2013年9月29日星期日

OpenWrt 12.09 for Mercury MW4530R

OpenWrt的编译一如既往的容易,如果官方提供机型支持,也不需要打什么额外补丁的话,简直比很多X86应用程序还好编译。唯一需要留意的地方就是menuconfig的部分,只要修改了内核相关的参数设置,哪怕是多M一个模块,内核版本号也会发生变化,这会导致opkg的依赖产生问题,必须要重刷固件来解决。所以编译OpenWrt时,凡是未来有可能用得上的模块最好都M上,无非是多等一会儿而已,省得以后需要重刷更麻烦。

补丁包:openwrt_12.09_mw4530r_wr941nv2_patches.zip

MW4530R目前还没有官方支持,我用的补丁出自这里。其他内容基本就是以前改的。因为还没时间弄WR941N,所以相关补丁并没有经过测试,有砖的可能,慎用。

sudo apt-get install build-essential subversion git libncurses5-dev zlib1g-devasd gawk

mkdir ~/openwrt
cd ~/openwrt

svn co svn://svn.openwrt.org/openwrt/branches/attitude_adjustment

cd attitude_adjustment
ln -s ../dl dl
./scripts/feeds update -a
./scripts/feeds install -a

rm -rf tmp

patch -p1 < ../patches/mw4530r-support.patch
patch -p0 < ../patches/nls-cp936.patch
patch -p0 < ../patches/wr941nv2_8m.patch

make defconfig
make prereq
make menuconfig
make

感觉上,启动、luci等方面,MW4530R的反应速度都比WR941N快了不少,不过CPU频率高了近一倍,快也是正常的。而我比较期待的USB外接存储设备方面,速度没什么本质,略失望。

服务器端速率(MBps)
vsftpd12.1
uhttpd9.45
busybox ftpd11.0
busybox httpd12.1
dropbear2.9
samba5.96

以上测试,OpenWrt端接了个IT-CEO USB2的盒子,ext4分区,测试用的文件是一个约为1.4G的mp4,写入Win7下用内存虚拟出来的磁盘分区,基本可以排除本地IO对速率的影响。

USB口供电方面,不加独立电源MW4530R带一个移动硬盘仍然会有问题。至于加上独立电源后怎么样,还有待时间验证。

附一张MW4530R的TTL接口定义,希望大家都用不上吧。

2013年8月30日星期五

iFive Mini2, again

机器刚拿回来的时候升级过一次系统,本打算以后就这么着的,反正国内厂商所谓升级也就那么一回事。可是半年过去,重力感应经常无故失效,系统反应越来越慢,并且各种双击,于是我终于烦了。再升一次吧,最后一次,好不好就这样了。

固件以刷机程序去第五元素官方论坛,当前迷你兔的最新版本固件是v1.35。安装刷机程序后,关机,按住menu键插入机器装驱动,然后打开刷机程序刷固件。整个过程需要将机 器平放,因为第一次开机的时候会校对重力感应和陀螺仪。

一切搞定之后,我震惊了,怎么会那么快?时间隔太久所以刚买回来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我不记得了,可是跟刷机之前比,流畅度真是天壤之别。我不相信这是新固件带来的提升,难道安卓跟当年的XP一样,三不五时就要重装一下系统才能保证速度?好吧,不管怎么样,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就是了。

如果觉得有需要的话,可以顺便把recovery也刷上。还是关机按住menu并插入机器,pc端RKAndroidTool.exe,只选中recovery然后选执行就成。稍微需要提醒的是,刷上recovery之后设备就变成筛子了,虽然安卓系统本身就是隐私筛子。

接下来是ADB驱动的问题。就像我以前吐槽过的那样,厂家还是没有提供,所以如果你没备份也不会自己改的话,除了装豌豆荚也没别的办法。

迷你兔算是自带root,adb shell进去就有root权限,可我没找到在设备上完成root过程的法子,所以还是要手动来做。先下载root.zip,再执行以下操作。

adb shell mount -o remount,rw /system
adb shell busybox mkdir /mnt/sdcard/@_bak
adb shell busybox cp /system/xbin/su /mnt/sdcard/@_bak/
adb push system\xbin\su /system/xbin/su
adb shell chmod 6755 /system/xbin/su
adb push system\app\SuperSUPro.apk /system/app/_SuperSUPro.apk
adb shell chmod 644 /system/app/_SuperSUPro.apk

接下来装busybox,放到/vendor/bin下。同时因为没passwd和group,shell看起来会很难看,所以我根据android_filesystem_config.h弄了个出来,一并放进去。

adb shell mkdir /vendor/bin
wget http://www.busybox.net/downloads/binaries/latest/busybox-armv7l
adb push busybox-armv7l /vendor/bin/busybox
adb shell chmod 755 /vendor/bin/busybox

adb shell "echo nameserver 8.8.8.8 > /etc/resolv.conf"
adb shell "echo nameserver 8.8.4.4 >> /etc/resolv.conf"
adb shell chmod 644 /etc/resolv.conf

adb push passwd /etc/
adb push group /etc/
adb shell chmod 644 /etc/passwd
adb shell chmod 644 /etc/group

adb shell /vendor/bin/busybox --install -s /vendor/bin/
adb shell busybox rm /vendor/bin/su
adb shell busybox rm /vendor/bin/sh

字体我还是用了冬青黑,不过我换的是第二版,因为不想把英文字体也换了,而第二版笔划粗细跟Roboto比较搭。

adb shell cp /system/fonts/DroidSansFallback.ttf /mnt/sdcard/@_bak/
adb push DroidSansFallback.ttf /system/fonts/DroidSansFallback.ttf
adb push DroidSansFallback-Bold.ttf /system/fonts/DroidSansFallback-Bold.ttf
adb shell chmod 644 /system/fonts/DroidSansFallback.ttf
adb shell chmod 644 /system/fonts/DroidSansFallback-Bold.ttf

adb shell "sed -i '/DroidSansFallback.ttf<\/file>/a DroidSansFallback-Bold.ttf' /etc/fallback_fonts.xml"
adb shell "sed -i '/DroidSansFallback.ttf<\/file>/a DroidSansFallback-Bold.ttf' /etc/fallback_fonts-ja.xml"

尽可能不装app,就这么用了几天以后,系统流畅度方面仍然很理想。看来安卓系统的正确使用方法是,不常用的app就上钛备份,随用随卸载…

毫无疑问,我肯定不是果粉,可是跟iOS相比,我真是越来越不喜欢安卓了。性能方面不去说,用户控制app行为的手段实在太有限,隐私问题也好,电量也好,指望app开发商自律,做梦吧。

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

Playstation 2

前些日子,因为某些事故,我弄丢了很多的过去。今天打扫卫生的时候,看到那台又是有日子没碰了的PS2,我突然发现有很多事情我已经想不起来了。趁着还有些许印象,赶紧记下来吧,并非为了过去,也不是为了将来。

PS2常见的视频输出线有三种,分别是AV、S端子和色差。个人觉得S端子最好,因为AV输出太模糊,如uLaunchELF一类的程序连文字都看不清楚;而色差则有各种各样的兼容性问题,如Modbo 3.0看不见开机Logo,画面无法全屏等等。不过现在的电视都没有S端子了,实在没办法也只能将就用色差。

虽然PS2的自制程序也有很多,不过受限于机能等各种问题,唯一实际的还是免光盘打游戏。通行的实现方法有两个,一是Free McBoot,二是如Modbo一类可以直接启动自制程序的直读IC。

Free McBoot可以免改机免直读,通过一张特制的记忆卡加载各种自制程序。不过没装IC的机器即使有FMCB,仍然需要ESR一类的程序辅助,不然就D版不能。我这台机器装了Modbo 3.0(最早实现启动记忆卡上自制程序功能的IC是MATRIX,很贵,Modbo只是MATRIX的Clone而已),用起来还是比FMCB方便些,所以我主要用的是IC提供的功能。

为了以防万一,我也做了张FMCB的记忆卡备用。下载Free McBoot v1.8 Noobie Package直接下载文件),解压后将Noobie_Package/INSTALL下的四个ELF删掉,将LbFn放入并改名为BOOT.ELF,将uLaunchELF放入并改名为BOOT2.ELF,然后将Noobie_Package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复制到SD卡根目录,在PS2端以任意方法加载FREE_MCBOOT.ELF,格式化记忆卡并选择Multi-Version install进行安装即可。

这样制作出来的记忆卡大约会用掉3.2MB空间。在没有安装直读的机器上不放光盘启动后会看见FMCB的菜单,选择uLaunchELF即可启动LbFn(菜单可以添加和修改,我懒得弄了)。而在装了Modbo并且设置为记忆卡启动的机器上,会直接载入LbFn(按住R2并启动则会加载uLaunchELF)。

uLE和LbFn都是PS2上的文件管理器。从功能角度上说,uLE要强大很多,但我曾经遇到过因硬件故障导致uLE启动不能而LbFn却可用的情况,再加上默认设置下LbFn的显示效果更清晰,所以FMCB记忆卡里的默认文件管理器我选择了LbFn。

(uLE内置了FTP服务器的功能,不过我测试下来发现又慢又不稳定,基本不可用。想在uLE里直接看到存档游戏名,需要额外的字体ELISA100.FNT,放入记忆卡内的/SYS-CONF/即可。顺便佩服一下日本人,8*16的字体都有。)

安装了Modbo的机器,启动时按住手柄上不同的按键可以实现各种不一样的功能,如△+○可进入IC的功能设置菜单。该菜单中最重要的一项是BOOT MODE,各选项的含义分别是:

  • AUTO:启动Sony Browser。(显示Matrix Logo时仍然可以通过快捷键加载其他程序。)
  • FAST:疑似直接加载PS2游戏光盘的意思。
  • INFMAN:启动Infinity Manager,盗版的Modbo似乎是不能用。
  • DEV1:加载记忆卡上的自制程序,即mc0:/BOOT/BOOT.ELF。
  • DEV2:加载硬盘上的的自制程序,即hdd0:/__boot/boot.elf。
  • DVDV:播放DVD光盘,或是加载PS1游戏。

另外还有几个常用的启动快捷键:

  • R1:mc0:/BOOT/BOOT.ELF
  • R2:mc0:/BOOT/BOOT2.ELF
  • L1:mc0:/BOOT/BOOT3.ELF
  • L2:hdd0:/__boot/boot.elf
  • SELECT:屏蔽IC并开机
  • ○:同DVDV
  • ╳:同AUTO
  • △:同INFMAN

可用于加载光盘镜像的自制程序不少,比如曾经的HD Loader和HD Advcane,不过后期大部分用的都是Open PS2 Loader。OPL当前的版本是v0.9.1,似乎已经相当稳定了。但也有人说新版本有些游戏无法运行,旧版的r547反而可以,如零系列,我倒是没去求证过。

PS2免光盘加载游戏镜像的方式有很多,比如添加内置硬盘,比如USB,比如Samba。过去USB方式曾一度很受关注,但因为PS2的USB接口只是v1.1标准,速度太慢导致可用性比较差(据说后来有改善,可我没试过)。至于加硬盘的方式,3W和5W系的厚机得天独厚,因为直接就能买到可装硬盘的网卡(曾经各种降价没人买,曾经涨得各种没道理),而薄机则只有7W最早的型号(7000X)可以通过从主板上飞线接出IDE接口的方式来做,相当的麻烦。

我的是3W厚机,自然是用内置硬盘的方式,一块从朋友那里搞来的日立160G。在把硬盘装进PS2之前,首先需要用WinHIIP将其格式化为HDL特有的格式。另外我还把OPL放在了硬盘的/__boot/boot.elf,这样Modbo设置为DEV2启动时,就可以直接加载OPL了。

趁着还有机会,多灌几个游戏进去吧,一旦把硬盘装进PS2最好就不要再拆了。因为拆装硬盘不但很容易损坏娇贵的PS2网卡,WinHIIP这个程序的代码质量也没有很好,PS2端操作过的硬盘再用WinHIIP进行读写很容易造成数据丢失。

OPL有Apps Loader,可用于加载其他ELF程序。使用方面有些麻烦,需要在记忆卡内创建一个/OPL/conf_apps.cfg,比如我的:

uLaunchELF v4.42d=mc0:/BOOT/BOOT.ELF
LbFn v0.70.18=mc0:/BOOT/BOOT2.ELF

如果想把ELF放在硬盘里,则需要将文件保存在+OPL分区。创建该分区可以用uLE的HDDManager,分区名写OPL,大小我给了512M。+OPL分区会被OPL加载为pfs0,所以conf_apps.cfg中就要写类似这样:Sega Mega Drive Emulator=pfs0:/APPS/PGEN.ELF

OPL支持VMC,即虚拟记忆卡功能。在需要使用该功能的游戏上按△,VMC Slot 2项,选Use Generic,not set就会变成generic_1,进入该项选32M并格式化,硬盘里就会出现一个文件/+OPL/VMC/generic_1.bin,这就是虚拟记忆卡文件了。uLE可以mount将该文件,然后就可以往里面复制旧存档了。

很多自制程序都需要在记忆卡里保存配置文件,所以slot1里的物理记忆卡我没有用来保存游戏存档,存档放VMC里就好。

OPL支持IGP(In-Game Reset?),游戏中按L1+L2+R1+R2+Select+Start就是软复位,L1+L2+L3+R1+R2+R3则是关闭电源。软复位后执行哪个ELF可以在设置里面改,我指向了mc0:/BOOT/BOOT.ELF,也就是uLE,默认是Sony Browser。

封面文件PS2上没法自动下载,需要自己下载以后放到/+OPL/ART/目录下,这里可以下到一大堆,不过也没有很齐就是。想要补的话,这里也可以找到一些。

用网线将ISO传入PS2可以用HDL Server和hdl_dumb。OPL内置了HDL Server,可很奇葩的是,所有人都说去设置里选Start HDL Server,却没人提怎么样让这个选项出现。最后还是我把源码抓回来看过才知道,需要加载硬盘,并且开启了删除和改名游戏的选项才行。

这种方式需要非比寻常的耐心,我这里从PC灌入游戏的速度大概只有不到1.3MBps,也就是1GB大概需要13分钟的样子。好在PS2功耗一般只有15W左右,加上一块硬盘也顶多25W,不至于太心疼电费。

PS1游戏方面,基本就不要指望了。PSXLAUNCHER需要5W及以后的机型,我的机器用不了。PS2PSXe我测试了月下,画面各种破碎。至于传说中的Sony官方模拟器POPS-00001,模拟月下只能用AV输出,并且CG黑屏,并且人物开始对话就死在那里了。

2013年8月1日星期四

Wii

前几天我弟告诉我说,他那里有个Wii放着积灰,于是这台机器就落到了我的手里,整个经过一如我手里那台39001一样。或许,如果把认识的人全问一个遍,搞不好我可以把三红姬和三公主也给收了?

首先做功课。Wii的整个系统大致包括三个部分:IOS、SystemMenu和频道。

IOS有点像驱动程序,每个IOS都提供了各自不同的功能。IOS有编号,范围在1至255之间。每个编号的IOS还有各自的不同版本,如IOS36-1042,1042即IOS36的其中一个版本。

除了官方的IOS外,还有custom IOS(cIOS),即在官方IOS基础上改出来的IOS,用于提供官方IOS不具备的功能。cIOS通常都安装在很靠后的slot,如cIOS36一般装在IOS236。cIOS装在哪个slot也并不是固定的,如d2x v10包含了cIOS37、38、53、55-58,安装位置可以自由选择。

SystemMenu是Wii的用户界面,平常说的3.2J、4.1U,指的就是SystemMenu的版本。虽然看起来SystemMenu干的是操作系统的活,但SystemMenu和各个频道以及游戏是在Wii系统中是平级关系。加载某个游戏后SystemMenu即退出,游戏并不是运行在SystemMenu之上。

频道即为应用程序。Mii、Shop等等和光盘游戏一样,都是独立的应用程序。不同的地方无非是频道安装在内置存储空间内而已。

Wii破解的大致过程就是通过系统漏洞,加载SD卡上的第三方程序将The Homebrew Channel(HBC)安装至SystemMenu。以后就可以通过HBC直接加载SD卡上的各种程序了。

我弟这个机器是日版,易碎标签上写着08年4月12日。两个手柄的电池都已经放到没电了,好在没漏液。IC应该装过,不过种类未知。220V转110V变压器还自带风扇那种,并且动静超级大。(用了几个小时后实在受不了,那绝对是可以让人神经衰弱的分贝,减掉风扇电源线了事。)

开机进入Wii本体设定,显示:You tried to access the address marc:JP/JP/JPN/index01.html, which is currently unavailable.

网上搜了一下,这算是半砖了,据说这是日版机放了美版游戏进去并且选择升级SystemMenu的结果。一般的方法是找张附带更高版本SystemMenu的光盘进行修复,不过我这里没有刻录机,于是打算尝试直接安装HBC。

进不了本地设置所以看不到当前SystemMenu的版本,不过08年买的机器,SystemMenu版本应该不会很新,于是下了适用于3.0至4.1的bannerbomb v1HackMii Installer v1.2

询问是否加载boot.elf的提示看见了,HackMii的THIS SOFTWARE MUST NOT BE SOLD的提示也看见了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,Press 1 to continue的提示不出现,卡在这里不动了。

既然能够加载boot.elf,那bannerbomb的部分应该是正常的。在网上搜了一下,虽然也有人遇到过类似问题,但情况都不大一样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先下了旧版的HackMii v1.0,居·然·安·装·成·功·了,无语…

因为机器够老,可以把BootMii装在boot2,也算福利吧?虽然全部搞好了之后应该还需要再备份一次,不过为了以防万一,还是先按图索骥备份NAND。出厂坏块有12个,也不知道算不算多。顺便在BootMii看了看版本,3.1U,果然刷错了。

然后是修复半砖。爬文的结果,似乎是用ARC把Region改对了再刷一次就好,不过为了方便,我还是找了个别人弄好的修复包。我没有刷IOS,而是直接上ARC。过程很顺利,重启以后本体设置恢复正常,3.2J。

SystemMenu好升不好降,所以暂时打算留在3.2J。日文各种看不懂,所以装了个汉化版的SystemMenu

因为曾经跨区升级,所以新闻和天气都双频(Double Channel)了。找了个Duplicate Channel Remover,可这东西居然把U版和J版的东西一起删了,于是频道列表里弄出两个白色图标,一点进去就说要升级。想要的话倒是装回来就可以,不过想想没什么用,暂时A+B拖到后面去了。

IOS方面,除了cIOS36(IOS236)和BootMii装的IOS254,d2x-v10-beta52我只装了cIOS37(IOS249,据说对游戏兼容性比较好),以后有需求再说吧。

读取硬盘游戏方面,据说CFG USB Loader可控性要好些。用起来倒没觉得有什么问题,只是不过这玩意儿默认的背景音实在鬼畜,中文字体也很难看,搞了个微软雅黑的弄进去还是难看。

Priiloader,据说主要是防砖用的,另外还可以装些Hack,实现比如开机跳过健康警告,直接进HBC等功能。Priiloader v0.7默认设置下hacks.ini放SD卡根目录无效,需要放在:/apps/priiloader/hacks_hash.ini

WiiMod号称可以替代MMM等等等程序,确实还不错,就是程序略有点问题,很容易按键双击。另外WiiMod的Wad管理功能不是很完整,Wad Manager仍然是需要的。

WiiXplorer是一个文件管理器,而且有FTP服务器的功能,SD卡不用拔来拔去的了。该程序读取USB设备需要IOS58或者IOS202,我改成IOS249也一样可以用。只不过从无线网卡走FTP上传数据,速度大概只有700KB/S的样子,太慢了一点,没太多实用价值。

目前差不多就是这样了。试了试《纸片马里奥》和《Wii Sports》,感觉都还不错。NGC游戏也有几个感兴趣的,只是因为没手柄所以没法试。另外官方标配只有AV线,也想看看换上分量是什么效果,只希望别跟二公主一样满屏狗牙就是了。

Update 2013-08-07

DOP-Mii可用于直接在Wii上从NUS下载官方IOS,顺便还可以打补丁。比起一股脑装一堆东西进去,还是自己控制装些什么比较好。

由于我之前下的CFG USB Loader版本太老,并且字体很难看,并且WiiXplorer的FTP服务器不是很稳定导致修改配置文件还得拔SD卡,所以我还是找了个USB Loader GX来试了试。相比CFG UL,ULGX界面更好看,字体更好看,自动下载图标,而且所有设置都有GUI可用,只要稳定性和兼容性没有太大的问题,我大概是不会换回CFG UL了。

ULGX官网上的版本同样很老,下载此处的r1215自己组合一个出来好了。装上Forwarder(需要IOS58)以后,可以直接从游戏中退出到ULGX。不过这个设置是全局的,从其他Homebrew中退出也会加载ULGX,而ULGX加载又挺慢的,所以这个功能只有在机器折腾完了以后才比较有意义。

MIOS是一种特殊的IOS,NGC硬件兼容层IOS?总之,是跟加载NGC游戏相关的IOS。DIOS-MIOS配合较新版本的ULGX,即可加载USB设备上的NGC游戏(DM Lite用来加载SD卡上的游戏)。与其他IOS不同,一台Wii只能装一个MIOS,所以安装DIOS-MIOS以后就会把官方的覆盖掉,想要恢复的话仍然是从NUS下了装回去。

试了试NGC的斑鸠,加载是没问题,可还是因为没手柄所以没法玩。目前淘宝上几乎找不到NGC的新手柄卖了,那些号称全新的也无非是从二手里挑出成色好的来卖,价钱还要小100。再加上记忆卡,想在Wii上玩NGC游戏投入也不是很低,兼容性还未必好,不太值得折腾,真想玩上模拟器好了。

Update 2013-08-09

新的南孚5号电池电压大约是1.6V左右,用到手柄会断开信号是1.15V的样子。很久之前买的劲霸1800mAH,翻出来的时候电压只剩下0.8V左右,充电12个小时后是1.39V,装进手柄依然显示四格满电,就是重量比南孚重了很多,有些压手,而且用不了太久就没电了…

新闻和天气频道被老任给砍掉了,所以也被我砍掉了。Shop更新到了v21,NUSD和DOP-Mii都下不回来,只有WiiDownloader有。另外这个版本需要IOS56 v5662,这倒是可以用DOP-Mii来装。

Update 2014-01-12

之前用易驱线接了个3.5寸的硬盘用了一段时间,不过老这么吊着也不是事儿,就又买了个IT-CEO的USB 3.0硬盘盒(NS1066芯片)装了块120G的日立硬盘,谁知道却出问题了。

USB Loader GX加载时卡在Initialize USB Device,进去之后提示找不到USB设备。同一块硬盘,WiiXplorer用IOS58可以正常加载。将ULGX升级到v3.0 r1218,换用IOS58,又卡在Reinitialize devices。

用d2x-cios-installer,将cIOS58安装至IOS250,使用250版的ULGX v3.0 r1218,成功加载硬盘,进入游戏也正常。

另外,在淘宝上买了一只Wii Pro组装手柄。价钱倒是不贵,35,只是插上Remote后HBC和ULGX都有崩溃的情况(Exception (DSI) occurred!),进MH3也一样死机。

再换上易驱线,cIOS50加载程序,cIOS37加载游戏,接鸡腿进MH3后换手柄,似乎一切正常。看来很有可能又是NS1066的问题?

顺便整理了一下cIOS。BootMii的IOS254保留,IOS249删除,留d2x的cIOS36(IOS236)、cIOS37(IOS237)、cIOS38(IOS238)、cIOS50(IOS250)。

2013年5月11日星期六

Resident Evil 6

新机器装好之后,先是翻出了PS2手柄和转接器,打了一遍《生化危机5》。虽然收集纹章花了不少时间,可还是觉得这一代主线流程有点儿太短。接着打《龙腾世纪2》,但这一代法师爽快感比前作差了不少,更重要的是那些个同伴不管男的女的都让我一点推倒的欲望都没有,于是打了一半拿起三红姬手柄开始玩《生化危机6》。

32小时,普通难度一周目,全纹章收集。操作方式变了很多,花了点儿时间才适应。难度比生化5略高些,也可能是我的习惯问题吧。虽然水分不少,不过流程的确够长。最重要的是,我最爱的里昂和我最爱的艾达各种暧昧各种火花啊~~~

接着本打算玩玩佣兵模式,可我下的3DM版遇到了无限“正在发送记录”的问题。网上搜得知,需要装Stream,还要打联机补丁;换ALI213版可以不用装Stream,但是存档无法通用。不过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。

下载Resident.Evil.6.Update.3.v1.0.3.140.Incl.Crack.and.CHS-ALI213.rar,将ALI213-Crack下的文件复制到游戏安装目录。进入游戏后创建新存档,不用去打序章直接退出。打开游戏安装目录下Profile\Saves\savedata.bin,复制0x10开头的8个字节,写入旧存档的相同位置即可。

if ARGV.length != 3 then
    puts "Usage: #{$0} [old] [new] [target]"
end

fo = File.open(ARGV[0], 'rb')
fn = File.open(ARGV[1], 'rb')
ft = File.open(ARGV[2], 'wb')

ft.write(fo.read(0x10))
fo.read(8)

fn.read(0x10)
ft.write(fn.read(8))

ft.write(fo.read())

想要转换存档的话,只需要做这么多。需要同时升级,则要把压缩包里的update解出来覆盖到游戏安装目录。

升级完成后游戏大部分内容会变回英文,一时好奇试了试AL213的汉化。虽然ALI213版的破解比3DM的好用,不过汉化嘛,嗯,还是用3DM的吧:3DMGAME-Resident.Evil.6.CHS.Patch.V5.0-3DM.rar

2013年4月8日星期一

New PC, Finally...

配置单

  • 主板:华擎 H77 Pro4/MVP
  • CPU:Intel I5 3470
  • 内存:芝奇 C10 8G*2
  • 显卡:微星 N650 Ti Hawk 1G
  • SSD:Maxwell MX-SSD-X3000-120GB
  • HD:希捷 ST2000DM001/神舟数码
  • CPU风扇:超频三 红海至尊版
  • 机箱风扇:超频三 旋风F-122Y
  • 电源:航嘉 jumper500
  • 机箱:酷冷至尊 开拓者U3普及版
  • 音箱:惠威 D1010MKII
  • 显示器:DELL U2312HM
  • 减震架:UMBRELLA 3.5寸硬盘光驱位减震架
  • 音箱线控:仿麦博M200十周年纪念版

因为家里某亲戚需要一台“可以上网就好”的机器,正好我也有换机器的计划,于是就把我的旧机器给了他。虽然计划提前导致各种匆忙,还遭遇了各种缺货各种涨价和一次退换,不过我上次买机器是很久之前(真的是“很久之前”)的事了,所以总的来说还是挺开心的吧。

配置单如上。价钱就不写了,如果加上打算入的键盘和之前买的几个硬盘,总价已经突破9k,实在是很深重的负罪感。其实仔细看来,这张单子上压根就没有什么奢侈的东西,顶多是每一样都稍微放松了些。所以说计算机配件降价什么的,完全就是错觉。

主板

本来想选技嘉,但因为某胖纸说:“现在的主板没什么技术含量,有什么必要买那么贵”,再加上这一块我用过,于是就选了它。只可惜人品不好,主板是本次采购中最折腾的一样。

东西本身倒没太多可说的。整体外观谈不上漂亮,做工过得去。该有的功能都有,还比一线那些多了一块ASM1061。各插口布局略蛋疼,全是直插式导致走线各种难看(尤其是SATA),前置音频接口离太远导致无法背线。其他的也就没什么了。

之所以说它最折腾,是因为经历了一次换货。拿到手的时候我就发现,我选的内存在这块板子上上不了1600。本以为有可能是兼容性问题,就给华擎售后写了信。后续测试又发现,同一条内存在四个插槽中表现不一,似乎并不是兼容性问题。最后还是到同一型号另一块主板上跑了一下才确定,是主板的硬件问题。

经过这么一通折腾,东西到我手上已经接近一个月了。不幸中的幸运吧,这块板子是在亚马逊买的,而亚马逊的退换期是30天(京东是15天)。换货过程很顺利,亚马逊客服态度各种好,提交申请后的处理速度也很快。唯一让人有点介意的地方,换回来的东西不是新的。

我个人并没有处女情节,事情能解决我觉得就可以念佛了。但其实选择先退货再重新下单,就可以拿到一块全新的板子。既然售后政策有空子可钻,亚马逊这种换“良品”的做法,还是有些不大厚道。而且换货时快递把我的旧发票收走了,新发票却要单独用挂号信给我寄来,实在有些麻烦。

机箱

机箱是这次采购选得最痛苦的一样,同时满足“尽可能大”,“能放进我的电脑桌”(鄙视一下有全塔情结的某胖纸,居然说放不下就换桌子)和“有货”三个条件的机箱实在是没有几个,只好买了它。而这次采购要说有什么东西买得最不满意,那也还是它。

这几年来,酷冷至尊的机箱我买了也有四、五个了,品质方面有种每况愈下的感觉。具体到这个机箱,最不满意的一点是边缘处理很不好,装机时我的手指居然见红了。再加上漆也不厚,很容易就会在外观上留下划痕。

四年前我其实买过一个同样型号的机箱。印象中,那个机箱并没有边缘太过锐利的问题。而且当时没有的Reset键现在还是没有,当时有的eSATA如今却拿掉了,空出来的位置却没有用USB来填上。

如果最近要买机箱,我推荐看看thermaltake家的东西。几个月前我买过一个,造型方面有些花哨,但是做产品的态度要比现在的酷冷至尊好很多。

显示器

在显示器这个问题上,我在乎的只是分辨率,尺寸倒是没所谓。可是2560的U2713H那性价比实在下不去手(某常够狠,表示一下佩服),U2412M又没货,所以就退而求其次了。

第一次在网上买显示器,这一款又只包无亮点,于是很忐忑。还好运气不错,开箱测试无点,漏光也不像网上说的那么离谱,基本完美。

DELL出名的立架是很有趣,高度和垂直角度可调感觉很实用,不过旋转90°对我来说倒没什么用处。显示器背后有两个USB口,左侧也有两个,正好机箱前面板USB口不多,挺方便的。

因为之前那款是急着用所以随便买的TN屏,换上这一款之后观感差距非常大。相对来说,这一款的色彩浓度非常高,初看之下确实有一种油腻感。颗粒感也确实存在,全屏显示同一种颜色时,会有色彩不均匀的感觉。不过这也算不上什么缺点,毕竟价钱摆在这里。只需要把亮度和对比度调低一些,再用上几天习惯一下就好。

至于漏光,当我瘫坐在椅子上看东西的时候,某些情况下显示器的边角的确会出现明显偏色。但坐正了去看,偏色情况又会消失。这算不算漏光?呃,不大清楚…

就整体效果而言,比不上爱疯,比我手上另一个同样号称IPS屏的ifive mini2好很多。1500以下,品牌、面板和设计,恐怕也选不出更好的了。

内存

要说旧机器上让我觉得最憋屈的东西,无疑就是内存。启动就占用1G多,开个浏览器逛逛就涨到3G多,再随便干点什么,硬盘就开始奏狂响曲了。若说升点内存吧,这一代当前的价格比上一代便宜得多,花更多的钱却只能用更差的东西。你还别不乐意,再晚点儿你即使愿意掏钱也未必买得到了。

这种恶心的状况,从史前的SDRAM时代我就遇到过,然后DDR1、DDR2,每一代都遇到过。所以这一次,即使价钱比年前涨了50%,我还是直接上了16G。(写这些字的时候我又去看了看,价钱比我买的时候又涨了15%。)

现在的状况是,划出4G作RamDisk后,内存占用也很少超过10G。嗯,稍微矫枉过正了些。

音箱

我的桌子比较小,100*50的,再加上摆位问题,地上也放不了东西,所以本想买小一点的音箱。创新的T20II是不错,可一来贵了点,二来又缺货,倒是免了我一番纠结。

想起乔伯号称低烧,于是就让他帮忙选一对。在数次鼓动我掏出1k以上来失败之后,他还是在我的接受范围以内选了款最贵的。交友不慎的例子,莫过于此。

东西拿到后发现,包装纸箱侧面中部裂了个口。虽然东西没事,但如果是在配送过程中造成的,那亚马逊真的应该考虑自筹快递了。

重量方面还好,主箱是比较压手,副箱没我想象的重。线材长度很够,尤其主、副箱之间的线,应该是有两米。不过比起非标准线材,我更宁愿是莲花线,出了什么问题好换。

背噪确实有,而且不用贴很近,只要仔细听就能听到,不过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。开关电源时动静挺大,恐怕是电路方面省了点什么。

以我的桌子来说,体积还是大了点。两个音箱和一个显示器,一米长的电脑桌就排满了。深度方面也很可观,扣除必要的间距,半米宽的桌子会占去一半。相比之前用的2.1的小箱子,个人会觉得略有压迫感。

音质方面,我也不发烧,说不出什么来。第一印象是解析能力和定位能力比之前的便宜麦博要强很多。低频对我来说很够了,只是高频和中频总觉得能清亮些更好。这一对能比较明显地区分出ape和mp3的差距,可一想到硬盘上那么多mp3,又觉得能分得出也不全是好事…

最后,以多媒体音箱而言,这一对的指向性有些太明显。直接摆在桌子上,坐直了音箱是在耳朵下面,方向感和窝在椅子上听的时候差别很大,多少也算个小缺点吧。

硬盘

SSD的水太深,MLC、TLC,同步、异步,还有颗粒生产商、主控、固件等等等。所以我也懒得纠结了,买了某胖纸选用的同一款。主控很渣4k很挫,不过在便宜货里注明了同步颗粒的,的确也就只有这一款。

牌子和性能离一线有点远,但好歹是SSD,基本表现还是在,所以一直以来都还算满意。可是有一天闲逛之后发现,这款SSD有了新固件之后,我就开始有点不满意了。

我手上这一块原厂固件是4.6,但万胜网站上只有4.3升至5.0的工具。想着硬盘还是保险一点吧,就写信给售后,问问4.6能不能用,可是过了十多天,还是没有收到回复。不管不顾把固件升级了,本以为应该不至于有什么问题的,谁知道刷完了测试发现,除了Seq Read之外,其他性能指标有明显的下降,下降幅度大概是3%到9%的样子。再次写信过去问,看看这次能不能收到回复吧。

机械硬盘方面,目前机箱里装了三个,都是希捷,都是2T。我倒不是有多喜欢希捷,实际上买了三次才买到一块两碟(三碟更慢,声音也更大),不但不喜欢还有一点不爽。这次本想说换西数的,可是2T没有蓝盘,绿盘价钱不便宜性能也不怎么样,所以不得已还是选了希捷。

在安装硬盘的时候,我还遇到了很严重的共振问题,最后买了减震架挪了两个硬盘到光驱位解决了这个问题,也颇费了一番周折。

显卡

从各种评测来看,A卡的性价比应该是要好过N卡的。尤其是OpenCL,A卡居然甩了N卡几条街。奈何驱动和实际游戏方面,A卡的表现太不给力,再加上黑苹果的驱动问题,所以拖了好些日子之后,还是选了块N卡。

因为还没开始打游戏,这块卡表现如何暂时还不清楚。但做工、散热和噪音方面,我都还比较满意。而且拖了几天价钱还降了100块,这是本次采购中买到唯一一样降价了的东西,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。

散热

我不超频,再加上比起温度,我更介意的是噪音,所以若不是担心原扇太吵,我都可以不必买CPU风扇了。不过为了预防万一,还是多买了一个12cm的机箱风扇备用。

实际使用下来,这个全铜表现还是不错的。1500RPM左右的低速状态下,CPU的闲时温度不会超过30度。当然,IVB本来也没多热情。从这个情况看来,不想花钱的话,30几块的红海mini搞不好都可以将就用。

至于多买的那个风扇,虽然风压还不错,但有点儿太吵。加上电阻式降速线,声音是下来了,可不多一会儿降速电阻的确有很明显的发热问题。既然现在温度并不高,所以我还是把这个扇子给拔掉了。

机箱原厂就附带了一个前置风扇,是对着3.5寸硬盘位的。装在这里的硬盘,温度大概在25到30度的样子。而为了解决共振问题挪到光驱位的两个硬盘,大概是35度左右。略高些,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。

从AIDA64的读数来看,除了南桥,各组件闲时温度都只有30度上下,应该是还不错。

2013年4月6日星期六

Hackintosh, Again

安装

  • CPU:I5-3470
  • 主板:ASRock H77 Pro4/MVP
  • 集显:HD2500
  • 独显:MSI 650ti Hawk
  • 网卡:Realtek RTL8111E
  • 声卡:Realtek ALC892

安装源用的是10.8.3懒人版迅雷快传)。自己改太麻烦,作者说只是改了OSInstall(破解系统,使其可以装入MBR分区的磁盘上),那就将就吧。

目标磁盘是一块空白2T的希捷,打算装上OSX和Linux,剩下的空间作资料盘用。在MBR中写入Grub4Dos。第一个分区60G,格为NTFS,放入grldr、menu.lst和Chameleon ISO。编辑menu.lst,添加启动条目,用Grub4Dos引导Chamelon。第二个分区60G,留给OSX。然后再分出一个8G的分区,在Windows中用硬盘安装助手写入安装盘镜像。

如果在其后的过程中遇到安装程序报错,无法读取安装盘的情况,换一块磁盘区域重新分区并写入镜像试试。硬盘安装助手这个程序有点年头了,一直没更新过,有点不大靠谱。

重启,用Grub4Dos引导Chamelon ISO,载入安装镜像安装OSX。格式化OSX分区时,记得选不区分大小写的HFS,不然某些程序会有兼容性问题(如搜狗拼音)。安装完成重启之前,用控制台将安装盘的/Extra复制到目标分区中,并将目标分区System/Library/Extensions/AppleIntelHD4000Graphics.kext移动到自建的备份文件夹中。

重启,加上-v和-f参数引导目标分区即可成功进入桌面。

硬件驱动

网卡驱动我用了Lnx2Mac's Realtek RTL81xx v0.0.90(拷入AppleRTL8169Ethernet)。Realtek官方驱动也能用,但启动关机似乎会稍微慢一点。

声卡驱动图省事用了VoodooHDA v2.8.2。修改DSDT和AppleHDA也不是不可以,但爆音控制方面,VoodooHDA似乎还好些。如果要用AppleHDA,记得只能放/S/L/E,放/E/E不会生效的。

系统报告里有两个未知SATA控制器,那是板载的ASM1061。如果没接东西,肯定是没所谓的,但要是觉得看着不舒服,可以用(MultiBeast - Mountain Lion 5.2.1)里的3rd Party SATA。

华擎的这块板子锁住了MSR,需要为AppleIntelCPUPowerManagement打补丁。打完补丁,/E/E下的NullCPUPowerManagement就可以拿掉了。下载AICPMPatch,备份之后:sudo perl AICPMPatch.pl /System/Library/Extensions/AppleIntelCPUPowerManagement.kext/Contents/MacOS/AppleIntelCPUPowerManagement --patch

(该问题还可以通过刷写修改过的BIOS来解决。只是刷BIOS毕竟不安全,我觉得还是打补丁的好。)

如果有SSD,可以参考这篇打上TRIM补丁。我的SSD分区是NTFS,也不打算在OSX里写,所以就没测试。

10.8.3的HD4000驱动可用于HD2500(包括QE/CI),至少有人成功过。方法是在UEFI中将显存设置为32MB、64MB或96MB,并在新版变色龙(r2187或以上)中设置GraphicsEnabler=Yes。而我这里无论怎么设置都不能进系统,所以只好拿掉AppleIntelHD4000Graphics。

650ti驱动很容易,只需要将变色龙的GraphicsEnabler设置为No,即插即用。另外还有官方驱动CUDA驱动。据说对性能有帮助,不过暂时没有用OSX打游戏或Adobe的想法,于是没去折腾。

Chameleon配置

Chameleon Wizard很好用,安装、更新、配置都可以搞定。

modules我用了三个。FileNVRAM可解决iMessage不能用的问题。Resolution可以让变色龙也用上高分辨率。Sata可以拿掉内置硬盘的热拔插功能,避免桌面上出现一堆图标。

如果使用了区分大小写的HFS,smbios.plist请用全小写。机型看着办吧,我用了MacBookPro9,1。

FakeSMC有两个活跃fork,Kozle的HWMonitor比较漂亮些,但当前版本在我这里读不出GPU频率,所以用了Slice的版本。Contents/PlugIns放什么可以看着办,只是我这里用r645的NVClockX会kernel panic,所以就拿掉了。

如果遇到USB3端口只能用鼠标键盘,不能用USB2的u盘的问题,可以试试GenericUSBXHCI

如果需要用PS2接口的设备或是在本子上安装,则可能还会需要AppleACPIPS2Nub和ApplePS2Controller。

DSDT

这里有一个H77 Pro4/MVP的DSDT,不过是针对修改过的UEFI,只可看看作为参考,不能直接就拿来用。

首先下载MaciASL,这是一个OSX下的ASL编辑、打补丁和编译工具。

打开MaciASL,File、New from ACPI、DSDT。先打补丁amicleancompile.txt,修正编译时会出现的警告和错误。打完补丁可能还会有几个编译错误,看着改吧,很容易。

如果想要用AppleHDA,可以参考hdefaudioid_1.txt这篇文章。请注意该补丁中的layout-id,该id必须要和AppleHDA中的id保持一致。

dmesg显示“WARNING: IOPlatformPluginUtil : getCPUIDInfo: this is an unknown CPU model 0x3a”,这说明系统不认识你的CPU。具体到我的I5-3470,除了无法睿频,调频只有1.6G和3.2G两档之外,没发现其他的缺点。

要修复这个问题,稍微有些折腾。Ivy Bridge之前的CPU,电源管理用的都是ACPISMCPlatformPlugin,Ivy Bridge则用的是X86PlatformPlugin。用ssdtPRGen.sh生成SSDT,再根据这张帖子进行修改。

变色龙中设置DropSSDT=Yes,改完了重启发现报错“X86PlatformPlugin::configResourceHandler - Failed to set ring table!”。这个问题是什么导致的暂时不清楚,也不影响使用就是。

系统设置

生成合法的smbios.plist,在org.chameleon.Boot.plist中加入EthernetBuiltIn=Yes后,iCloud、App Store和iTnues均可正常登录。

iMessage不能登录的问题,装Chameleon v2.2 trunk或Chimera v2.0,在modules中放入FileNVRAM后即可。

系统默认的休眠方式是Ram+Disk,桌面机可以改成纯Ram:

sudo pmset -a hibernatemode 0
# Ram+Disk是3,纯Disk是5

sudo nvram “use-nvramrc?”=false

sudo rm /private/var/vm/sleepimage

2013年2月19日星期二

IFIVE Mini 2

其实一直觉得平板于我没什么用,只是年前想着给自己买点啥,再加上对现在的安卓变成什么样了有几分兴趣,所以就打算买个7寸的小平板来玩玩。

亲儿子Nesux 7是最先考虑的,但也是最先放弃的。性能和固件方面,N7不用怀疑,可我实在不想买水货,于是作罢。

从艾诺出极光开始,我对这个牌子的印象就很不错。1280的IPS,他们是国内第一家,价格和品质之间更倾向于后者也是我所欣赏的,而且一直以来对开源都相当友好。可是艾诺前些日子出的神话实在是把我恶心坏了,只能说,没缘分吧。

第五元素是之前压根没什么印象的牌子,或许是之前一代IFIVE Mini分辨率才1024的关系,即使看见了我大概也不会留意。这次Mini 2虽然没用四核,不过除了CPU外,各方面配置都算国内一流。如果要说等四核,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,所以将就吧,就他了。

原价799,天猫上订了个839的套餐,就只是图套子。16号大年初七下午3点半下单,18号上午11点送达,顺丰这次表现很不错。

本体略厚重(9.5mm厚,380g,iPad Mini则是7.2mm厚,308g)。背面是光滑材质,不防滑且非常容易沾染指纹。边框上了银漆,塑料感很重,估计也很容易磨损。组装时搞不好用了很多胶水,因为边框和背盖的边缝都有残留。

不过我也承认,上述这些话略有点儿严苛。IFIVE的做工用料自然是没法和水果比的,可要跟火腿肠之流比一比,却也不至于完全拿不出手就是了。真正明显有差的是配件,USB和耳机无论线材做工都很一般,比之中兴、华为都不如。

至于套餐里的皮套是什么材质,不问可知。因为是原厂,服帖倒是服帖,可是边框并不厚材质却太厚,装进去甚至会影响操作。绒布袋则略大,而且是明艳艳的本命红,连我都有点带不出去。感觉上,都不大合用。

开机之后的第一印象,就是“花里胡哨”四个字。启动画面且不去说了,IFIVE所谓skin2.0,泰半都体现在题图屏幕上半那几个色块上。这几个色块既不可删,也不能挪,就这么霸占着首屏。左边六个大的,除了左上角绿色那个之外,其他五个都表示一个App,略有些像Windows Phone的瓷砖。好看未必有多好看,无用却是真真的。

显示效果上,我个人是觉得差水果有点多,至于是色温色调还是对比度什么,等我问过某胖纸再说。1280的分辨率虽然还是略低,可比起iPad Mini仍然是完胜。不过要说字体,安卓明显输给iOS。好在安卓换字体容易,等过几天换上冬青体试试。

找USB驱动时还遇到了一点麻烦,IFIVE的官网和论坛上都没有,瑞芯微那边也没有,却找到了这么一张抱怨贴。最后无法,还是装了恶心的豌豆荚。

买国产货最担心的就是系统维护的问题,升级4.2之类的我是不指望了,只要出了问题会去修就好,可看IFIVE这德性,我持悲观态度。而IFIVE对待开源明显就是没兴趣,官方论坛也是个小白横行洪水肆虐的地方,所以第三方估计是没什么指望的。

嗯,暂时就是这些了。

2013年2月8日星期五

iPhone 4S iOS 6.1 Upgrade and Jailbreak

已更新,见文末。

这次要做的事情是将4S从5.1.1升级为6.1并越狱。先下iOS 6.1 for 4S吧,这玩意儿919M,需要花上一点时间。

然后是备份。首先打开iTunes,手动备份一次。升级系统后,所有通过App Store安装的程序都需要重新下载并安装一次,非App Store渠道安装的程序都会消失。前一类没所谓,升级过后一切数据都还在。至于后一类,有需要的话可以用iTools备份一下,这东西导出的ipa是包含了用户数据的。

有传言说,已越狱设备使用非DFU模式升级会导致白苹果。本着宁可信起有的态度,DFU吧。iTools有进入DFU模式的向导,还挺方便,跟着做就是了。接着在iTunes中按住Shift键点“恢复 iPhone”,选择之前下载的ipsw文件。

升级iOS很快,10分钟都要不了。完成升级后需要再来一次设置向导,接着用之前的iTunes备份恢复设置,同样10分钟不到的样子。完成设置向导之后,再来是从App Store拖回曾经安装的程序。一切搞定之后,设备就成功升级iOS 6.1了。

接下来是越狱,下载evasi0n,解到任意目录。拿掉设备解锁密码,点个按钮照着做,过程很快也很顺利。天气预报崩溃的问题,不知道是不是人品好,没遇到。

使用非DFU模式升级iOS是否会有问题,非App Store渠道安装的程序是否可以保留我并不确定。不过对于没太折腾手机的人来说,再弄一次Cydia程序也不是什么大问题,就当是重装一次系统清理一下垃圾好了。

Update 2013-02-12

4S又升级到了6.1.1,据说修复了性能和电池消耗量大的问题,所以,继续折腾吧。

下载iOS 6.1.1 for 4S,920M,只比6.1多了1M而已…

这么短的时间又要再搞一次,虽然轻车熟路,可也的确有些烦,于是还是翻了一下Cydia的备份问题。PKGBackup很有名,但也有点太贵了。xSellize虽然有比较老的版本,可是中文显示为乱码,而且有自动退出的问题。OpenBackup设置项太少,压根看不出他打算做些什么,不靠谱。想想我也没用Cydia装多少东西,所以就没折腾了。


Update 2013-02-26


iOS 6.1.2 for 4S,据说已经修复了Exchange的问题,不过锁屏漏洞还是没修。6.1.3也已经beta了,只是有消息称该版本已封堵evasi0n所使用的漏洞。


因为我的手机使用频率并不恒定,而且都是每天一充,所以Exchange有没有导致更耗电并没有明确的感觉。鉴于情况还不明朗,先用着6.1.1,等等看吧。

2013年1月14日星期一

Twitter on iPhone

我没花钱买,所以这两天某免费vpn两分钟一掉线我没什么资格可以抱怨。只是重连又重连之后,我还是差点抓狂了。

gfwinterceptor不支持ios5,birdnest试过了不能用,gtap的代码也需要更新了,于是转过身去,再次张口找某人要twip…

(顺便看了下,某人曾经帮我弄的opera mini proxy也还在,感恩啊~)

话说,现在的twitter越来越敖娇了,尤其是api方面,对第三方很不友好的样子。而ios号称有多少多少应用,可即使连twitter客户端这种东西,一旦加上支持api这一条后,连提供完整体验都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…

(fring不用试了,收不到注册短信。flipboard也不用试了,中国版已从良,无法添加twitter内容。seesmic、echofon都不用试了,不能设置api代理。)

(以下内容均基于twip4,ios v5.1.1。)

Twitter v5.2

官方客户端,按说哪怕不大好用,可提供了的功能总应该都可以用吧?你错鸟。

添加帐户时,配合o模式可免爬墙完成验证过程。程序大部分功能都正常,只有“发现”分页中会提示“更新发现时出错”,并且搜索推文功能也不能用,搜人倒是可以找到。

虽然发推时@没有联想功能,私信明显也被当成二等公民看待,不过作为官方客户端,UI设计还是挺不错的,而且最重要的是push功能正常。如果仅只是作为和朋友联系用,将就吧。

Tweetbot v2.0

能不能用都不知道,我就先随便在cydia里找了个。UI和音效嘛,的确挺有意思的,不过喜欢不喜欢就见仁见智了。程序本身并不支持设置api,所以还得从cydia里装一个叫Tweetbot API的东西。也就是说,不越狱是用不了的。

api地址仍然只能设置一个,很意外的是Tweetbot内部的功能几乎都能用,包括搜索在内。不过push打不开,不知道是我没付钱的关系,还是Tweetbot的服务器出了什么问题。

要是push其实是能用的,且喜欢那个UI的话可以考虑买,¥18。

Twitbird v2.8.1

添加帐户时必须要爬墙,可以设置search api代理。Mentions、Favorites、Following Lists均刷不出来,UI设计得复杂且难看,不值一用…